化學性質(zhì)
中文名稱:氫化鈉
英文名稱:Sodium hydride
英文別名:NaH
CAS號:7646-69-7
分子式:HNa
分子量:23.99770
精確質(zhì)量:23.99760
外觀與性狀:固體/液體混合物
密度:1.2
熔點:800oC (dec.)
閃點:185oC
儲存條件:庫房通風低溫干燥,與氧化劑、鹵素、強酸分開存放
安全信息
安全信息
符號:GHS02
信號詞:危險
危害聲明:H260
警示性聲明:P231 + P232; P335 + P334; P370 + P378; P402 + P404
包裝等級:I
危險類別:4.3
危險品運輸編碼:UN 1427
WGK Germany:3
危險類別碼:R15
安全說明:S24/25-S43-S7/8
RTECS號:WB3910000
危險品標志:F
危險性概述
緊急情況概述: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氣體。
GHS危險性類別: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zhì)和混合物 類別 1
警示詞:危險
危險性說明:H260 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氣體。
預防措施:P223 不得與水接觸。
P231+P232 在惰性氣體中操作。防潮。
P280 戴防護手套/穿防護服/戴防 護眼罩/戴防護面具。
事故響應:P302+P335+P334
P370+P378 火災時: 使用滅火器滅火。
安全儲存:P402+P404 存放于干燥處。 存放于密閉 的容器中。
廢棄處置:P501 按當?shù)胤ㄒ?guī)處置內(nèi)裝物/容器。
物理和化學危險: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氣體。
健康危害:無資料
環(huán)境危害:無資料
環(huán)境危害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對眼和呼吸道有刺激性,皮膚直接接觸引起灼傷。誤服造成消化道灼傷。
毒理學資料及環(huán)境行為
危險特性:化學反應活性很高,在潮濕空氣中能自燃。受熱或與潮氣、酸類接觸即放出熱量和氫氣,引發(fā)燃燒和爆炸。與氧化劑能發(fā)生強烈反應,引發(fā)燃燒或爆炸。遇濕氣和水分生成氫氧化物,腐蝕性很強。
燃燒(分解)產(chǎn)物:氧化鈉、水。(注:氧化鈉會繼續(xù)與水反應,最終產(chǎn)物為氫氧化鈉)
涉及化學方程式(分步)
2NaH + O2 = Na2O + H2O
Na2O + H2O = 2NaOH
總化學方程式為:2NaH + O2 = 2NaOH
現(xiàn)場、實驗室應急監(jiān)測方法:原子吸收法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1)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qū),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
小量泄漏:避免揚塵,使用無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轉(zhuǎn)移至安全場所。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減少飛散。與有關(guān)技術(shù)部門聯(lián)系,確定清除方法。
(2)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tǒng)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應該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必要時,建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tǒng)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xiàn)場嚴禁吸煙。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
(3)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yī)。
滅火方法:不可用水(會放出大量熱)、泡沫、二氧化碳、鹵代烴(如1211滅火劑)等滅火。只能用金屬蓋或干燥石墨、干燥白云石粉末將火燜熄
合成方法
工業(yè)上是把金屬鈉分散在礦物油中,使高壓氫與之反應以制取氫化鈉。
步驟1:金屬鈉懸浮液的制備。
實驗裝置如圖Ⅰ12所示。
反應容器為容量1L的硬質(zhì)玻璃三口燒瓶。中間的口安裝油封攪拌器;另一口安裝冷凝管,連有干燥管,并與出氣導氣管相連,導氣管插入石蠟油中;第三口插一溫度計和一個三通旋塞的進氣管,用于切換氮氣和氫氣的通入。往反應燒瓶中加入100g溶有0.25g油酸的潔凈礦物油(沸點為300℃以上者),轉(zhuǎn)動三通旋塞通入氮氣,趕走反應器中的空氣,保證氣路暢通。取下冷凝管,從該口加入反應所需的小塊金屬鈉或鈉絲(已去除表面的氧化層)。裝鈉完畢迅速將冷凝管裝好,將燒瓶加熱至105℃,使金屬鈉熔化。開啟攪拌,逐漸加速,1~2min以后達到最高速度,保持燒瓶溫度在105~125℃之間,攪拌約15min,這樣得到灰白色的金屬鈉懸浮液。
步驟2:氫化鈉的制備
往上述燒瓶中繼續(xù)通氮氣,攪拌并加熱,當溶液溫度升到220℃時,加速攪拌,同時將氮氣切換成氫氣,以0.2L/min的流速通入,繼續(xù)升溫,溫度保持在280~380℃之間,氫氣被迅速吸收,逸出的氫氣流量很小,石蠟油中出現(xiàn)的氣泡很少。反應接近完成時,氣泡量逐漸增多。反應完成需1~2h。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少量氫氣,自然降溫至100℃,將氫氣換成氮氣,直至冷卻至室溫。
氫化完畢將燒瓶中的物料轉(zhuǎn)移至燒杯中,加入等量的己烷,充分攪拌,即有氫化鈉結(jié)晶沉淀下來,抽濾。在濾液中再加入己烷,如有氫化鈉沉淀,再抽濾,將沉淀合并。將濾液重復操作幾次,直至無沉淀產(chǎn)生。最后用干燥的氮氣吹干沉淀上附著的己烷。干燥的NaH反應性強,易燃,應保存在充有氮氣的密閉的容器中。
上下游產(chǎn)品信息
表征圖譜
相關(guān)文獻
用途
氫化鈉(鈉氫)可使用于縮合和烷基化反應,并可被用為聚合催化劑制造藥物合成及香料工業(yè),制造硼氫化物,金屬表面除銹劑、還原劑、縮合劑、干燥劑以及克萊遜氏反應試劑。
氫化鈉(鈉氫)可使用于縮合和烷基化反應.并可被用為聚合催化劑 制造藥物合成及香料工業(yè),制造硼氫化物,金屬表面除銹劑、還原劑、縮合劑、干燥劑以及克萊遜氏反應試劑。
用作縮合劑、烷化劑及還原劑等
是制藥、香料、染料中重要的還原劑,還可作為干燥劑、烷基化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