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質(zhì)
國標編號: 61828
CAS號: 86-87-3
中文名稱 :1-萘乙酸
英文名稱 :α-Naphthaleneacetic acid;1-Naphthylacetic acid
別 名: α-萘乙酸;1-萘基乙酸;α-萘醋酸
分子式: C12H10O2;C10H7CH2COOH 外觀與性狀 白色至米黃色結(jié)晶性粉末,無臭無味
分子量 :186.21

沸 點 :285℃(分解)
熔 點:133℃
溶解性:微溶于冷水、乙醇,溶于苯、乙酸,易溶于堿液等
穩(wěn)定性:穩(wěn)定
危險標記: 15(毒害品)
性狀描述
類白色結(jié)晶,無氣味,易溶于熱水、丙酮、乙醇、乙醚、苯、氯仿、乙酸和堿液,微溶于冷水。
安全信息
環(huán)境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jīng)皮吸收。
健康危害:該物質(zhì)對粘膜、上呼吸道、眼、皮膚等組織有極強的損壞作用。吸入后可能楞喉、支氣管的炎癥、水腫、痙攣,化學性肺炎、肺水腫而致死。中毒表現(xiàn)有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惡心、嘔吐。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huán)境行為
毒性:屬低毒類。
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毒性:LD501000mg/kg(大鼠經(jīng)口)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與強氧化劑可發(fā)生反應。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
燃燒(分解)產(chǎn)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應急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qū),周圍設警告標志,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zhuǎn)移至安全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tǒng)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帶防毒口罩。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逃生時,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xiàn)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徹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帶到非作業(yè)場所,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10分鐘或用2%碳酸氫鈉溶夜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患者清醒時立即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如發(fā)生嘔吐,使其他以側(cè)臥位,防止嘔吐物進入 氣管。就醫(yī)。
滅火方法: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
注意事項
(1)要嚴格掌握用藥量和使用濃度,以避免藥害。應選擇無風晴天、氣溫高時,噴霧。
(2)本劑難溶于冷水,可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后,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注意安全防護。
(3)在番茄和瓜類蔬菜上使用時,應避免重復用藥,并防止藥液濺落到植株的葉片和嫩頭處,以避免產(chǎn)生藥害。
(4)有資料表明,在大白菜的苗期、蓮座期、包心期,各噴1次0.7%硫酸錳水溶液,可防治大白菜干燒心病。
合成方法
1.一般由萘與一氯乙酸作用而得,萘與一氯乙酸(摩爾比3:1)在鋁粉、溴化鉀等催化劑存在下,于185~210℃反應若干小時,生成的氯化氫氣體用水吸收,經(jīng)5%~6%氫氧化鈉溶液浸提,冷卻過濾,用水蒸氣蒸餾回收過量萘,濾液用31%~鹽酸榮攝中和(PH7)、酸化(PH56、PH3),過濾,得粗品,經(jīng)重結(jié)晶,得精制品。 也可由萘經(jīng)氯甲基化、氰化、水解而得。
2.萘在高錳酸鉀存在下,與乙酸酐反應而得。
3.萘與一氯乙酸在鋁粉、溴化鉀等催化劑存在下,于185~210℃反應,經(jīng)中和、酸化、過濾得粗品,經(jīng)重結(jié)晶得精制萘乙酸。也可由萘經(jīng)氯甲基化、氰化、水解制得。


上下游產(chǎn)品信息
表征圖譜
相關文獻
用途
1.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用于有機合成,用作植物生長刺激素。農(nóng)業(yè)上用作植物生長刺激劑,有內(nèi)源生長素吲哚乙酸的作用特點和生理功能,促進作物的新陳代謝和光合作用,如促進細胞分裂與擴大,誘導形成不穩(wěn)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變雌雄花的比例率等。其經(jīng)葉片、樹枝的嫩表皮、種子等進入植株內(nèi),隨營養(yǎng)流輸導至起作用的部位。在較高濃度下,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對水稻浸秧和小麥浸種可以增產(chǎn)。也可防止果樹和棉花的脫落,促使各種植物插條生根、開花,提高發(fā)芽率,使農(nóng)作物早熟、多產(chǎn)。防止落花落果及形成無籽果實。
2.植物生長刺激素。酶化學中用于測定α-酯酶。也用于有機合成。
3.廣譜性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具有促進細胞分裂與擴大,誘導形成不定根,增加坐果,防止落果,改變雌、雄花比率等。萘乙酸可經(jīng)葉片、樹枝的嫩表皮、種子進入到植物體內(nèi),隨同營養(yǎng)流輸導到作用部位。通常用于小麥、水稻、棉花、茶、桑、番茄、蘋果、瓜類、馬鈴薯、林木等,是一種良好的植物生長刺激素。如用于防落果時,使用濃度不宜太高,否則會引起相反的作用,因高濃度萘乙酸可促進植物體內(nèi)乙烯的生成;用于促根時,宜與吲哚乙酸或其他有促根作用的藥劑混用,因單用萘乙酸,作物促根作用雖好,但苗生長不理想。對瓜果類進行噴灑時,以葉面均勻噴濕為宜,大田作物一般噴藥液量7.5kg/100m2左右,果樹為11.3~19kg/100m2。處理濃度:瓜果類10~30mg/L噴霧,小麥為20mg/L浸種6~12h,棉花為10~20mg/L盛花期噴霧2~3次。
4.用于有機合成,在醫(yī)藥上用作鼻眼凈的原料,也是一種廣譜型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