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試劑優(yōu)勢供應上萬種化學試劑產品,歡迎各位新老客戶咨詢、選購!

登錄

¥0.00

聯(lián)系方式:400-990-3999 / 郵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亞試劑 —— 品質可靠,值得信賴

化學性質

中文名三唑酮
外文名triadimefon
別名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α-丁酮
化學式C14H16ClN3O2
分子量293.749

2.gif


CAS登錄號43121-43-3
EINECS登錄號256-103-8

理化性質
熔點:82℃
沸點:441.9℃
閃點:221℃
密度:1.22g/cm3
logP:2.77
折射率:1.580
外觀:白色結晶性粉末
計算化學數(shù)據(jù)
疏水參數(shù)計算參考值(XlogP):0
氫鍵供體數(shù)量:0
氫鍵受體數(shù)量:4
可旋轉化學鍵數(shù)量:5
互變異構體數(shù)量:2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57
重原子數(shù)量:20
表面電荷:0
復雜度:338
同位素原子數(shù)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shù)量: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shù)量:1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shù)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shù)量:0
共價鍵單元數(shù)量:1
毒理學數(shù)據(jù)
大鼠急性經(jīng)口LD50為1000~1500mg/kg,雄小鼠為989mg/kg,雌小鼠為1071mg/kg;雄大鼠急性經(jīng)皮LD50>1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39mg/m3。對皮膚、黏膜無明顯刺激作用。大鼠3個月喂養(yǎng)無作用劑量為2000mg/kg。狗為600mg/kg。雄大鼠2年喂養(yǎng)無作用劑量為500mg/kg,雌大鼠為50mg/kg,狗為330mg/kg。動物試驗無三致作用。鯉魚LC50為7.6mg/L(48h),鯽魚10~15mg/L(96h),虹鱒魚為14mg/L(96h),金魚10~50mg/L(96h)。鵪鶉急性經(jīng)口LD50為1750~2500mg/kg,雌雞5000mg/kg,對蜜蜂、家蠶無影響。

安全信息

危險品標志Xn,N,T,F

危險類別碼22-43-51/53-39/23/24/25-23/24/25-11

安全說明24-37-61-45-36/37

危險品運輸編號2588

WGKGermany2

RTECS號EL7100000

HazardClass6.1(b)

PackingGroupIII

海關編碼29339900

合成方法

制備方法一 1,2,4-三唑的制備 將氨氣通入甲酸中制得甲酸銨,再與水合肼進行反應得1,2,4-三唑。 一氯頻哪酮的制備 異戊醇在活性氧化鋁催化下脫水、轉位生成異戊烯。2-甲基-1-丁烯和2-甲基-2-丁烯與氯化氫加成生成氯代特戊烷。再在酸性溶液中與甲醛反應生成頻哪酮,在溶劑存在下通氯得一氯頻哪酮。 三唑酮的合成 一氯頻哪酮在與對氯苯酚在碳酸鉀存在下,在甲苯溶劑中制得1-(4-氯代苯氧基)頻哪酮,然后用氯化硫酰氯化制得1-(4-氯代苯氧基)-1-氯代頻哪酮。再與1,2,4-三唑合成三唑酮,收率88%。 反應也可在丙酮溶劑中,以碘化鈉為催化劑,無水碳酸鉀為縛酸劑合成醚酮,再換四氯化碳為溶劑與氯化硫酰反應得到定量收率的α-氯代醚酮,然后重新在丙酮溶劑中與1,2,4-三唑反應合成三唑酮,收率87%。 制備方法二 Stolzer等人于1977年報道,以α,α-二氯頻哪酮、對氯酚與1,2,4-三唑在丙酮溶劑中以過量無水碳酸鉀作縛酸劑,回流15h后經(jīng)酸堿處理得產品,收率60%~76.8%。 國內研究的一步法是將α,α-二氯頻哪酮、對氯苯酚和1,2,4-三唑一起反應,一步合成三唑酮。采用相轉移催化法一步合成三唑酮的工藝過程是:將.29g (10mmol)對氯苯酚、0.9g (13mmol)1,2,4-三唑、3.5g (22.4mmol)粉末狀無水碳酸鉀、相轉移催化劑聚乙二醇(用量5%mol,按對氯苯酚計)和20mL乙酸乙酯,加熱,攪拌,滴加1.78g (10mmol)二氯頻哪酮溶于10mL乙酸乙酯的溶液,回流反應7.5h,冷卻至室溫。過濾,依次用稀堿、稀酸和水洗滌至中性,分出油層,無水硫酸鎂干燥,減壓脫去乙酸乙酯得三唑酮粗品。重結晶后得白色固體,熔點73~76℃。進一步用氧化鋁柱色譜法提純,m.p.80~81℃。使用相轉移催化合成產品純度85%左右,純品收率82.7%。 制備方法三 在無水碳酸鈉存在下、四氯化碳溶劑中,于35℃將1,2,4-三唑通氯氯化,得到1-氯代-1,2,4-三唑,并以此作為氯原子給予體與酮醚反應,使酮醚烷基α位上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α-氯代酮醚。此反應必須在偶氮二異丁腈等引發(fā)劑存在下方能進行。同時,由氯代三唑產生的三唑從反應溶劑中析出,由于反應生成的三唑本身也是純酸劑,在反應繼續(xù)進行過程中有三唑酮生成。在補加三唑或縛酸劑之后,α-氯代酮醚全部反應。

上下游產品信息

表征圖譜

相關文獻

用途

用于防治小麥銹病、白粉病,玉米、高粱的絲黑穗病、玉米園斑病等

是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廣譜的內吸性殺菌劑,對麥類、蔬菜、果樹等作物的銹病、白粉病有特殊防治效果

高效、廣譜的唑類殺菌劑,具有預防、治療和鏟除作用,強內吸作用(能上、下傳導)。對白粉病、銹病、黑穗病有特效,其殺菌作用為抑制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主要用于防治麥類、果樹、蔬菜、瓜類、花卉等作物的病害。如防治麥類銹病,用25%可濕性粉劑6~9g/100m2,對水7.5kg噴霧,能兼治大麥云紋??;或用25%可濕性粉劑75g,拌麥種46.5~188kg,可兼治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全蝕病。防治小麥白粉病用25%可濕性粉劑6~9g/100m2,對水7.5kg在發(fā)病初期施藥。黃瓜白粉病,用25%可濕性粉劑3.8~7.5g/100m2,對水7.5kg,在發(fā)病初期施藥。防治玉米絲黑穗病,用25%可濕性粉劑320g,拌種100kg。三唑酮對雜交水稻防早衰作用突出,施用20%乳油6mL/100m2,產量比對照增11%~16%,綠葉日衰速度減低26.85%~33.2%,結實率增加4.94%~9.07%,千粒重增3.73%~4.77%。在麥類、玉米、高梁等糧食作物上使用三唑酮應在作物收獲前35d停用。

該品為高效內吸性殺菌劑,是防治小麥銹病、白粉病,玉米、高梁絲黑穗病,玉米圓斑病等多種難治病害的優(yōu)良藥劑。對小麥全蝕病,黑穗病及瓜類、果樹、蔬菜、花卉等白粉病的治療均有高效。通常使用的藥液度為每100g含2.5-6.2g有效成分,約相當于一般殺菌劑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