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方式:400-990-3999 / 郵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亞試劑 —— 品質可靠,值得信賴
德國蟑螂,沒有人想要,但幾乎每個人都有。作為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蟑螂,它們只生活在人類中間,而人類可能還要為它的傳播負責。5月20日發(fā)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基因研究發(fā)現,中世紀的戰(zhàn)爭和殖民貿易幫助蟑螂幾乎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生物地理學家csamar Capinha說,這一發(fā)現引人注目,說明許多物種已經有意或無意地通過旅行和貿易離開了棲息地。他指出,2023年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人類已經向世界各地的新地區(qū)引入了3.7萬多個物種,每年還會陸續(xù)引入200多個物種。
1776年,著名博物學家Carl Linnaeus根據在德國采集的標本首次正式描述了德國蟑螂。但博物學家很快意識到,它很可能不是起源于歐洲,因為當時歐洲沒有類似的蟑螂。此后,這種昆蟲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都很常見,人類經常將其視為主要害蟲。
“德國蟑螂很常見,但人們對它的了解卻很少?!泵绹鸫髮W羅蘭研究所的生物學家錢唐(音)說。因此,他和同事試圖利用DNA來尋找答案。
10年前,錢唐圖通過分析被稱為微衛(wèi)星的DNA片段來揭開蟑螂的歷史。然而,這些微小的遺傳物質并不足以解釋不同種群的德國蟑螂是如何相互關聯的。現在,既然對整個基因組進行測序很容易,錢唐決定重新審視他的原始標本。
通過比較線粒體基因,研究人員發(fā)現,德國蟑螂與亞洲蟑螂小蠊的親緣關系最為密切。小蠊最初在日本被描述,后來傳播到了美國。為了追蹤德國蟑螂離開亞洲的路徑,科學家繪制了來自每個人類居住大陸的17個國家的281個樣本的基因組相似性圖。這種關聯模式表明,蟑螂在兩次遷移浪潮中占據了世界主導地位,這兩次浪潮都可能是在人類的幫助下實現的。
錢唐說,大約2100年前,可能是在印度或緬甸,德國蟑螂通過適應吃人類食物而從阿薩希納氏小蠊中分化出來,之后擴張就開始了。大約1200年前,它向西遷移到中東,這與兩個伊斯蘭哈里發(fā)國——倭馬亞和阿拔斯的貿易和戰(zhàn)爭擴張相吻合。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昆蟲是通過面包籃搭便車穿越沙漠的。
大約390年前,該物種繼續(xù)向東擴展到東南亞,恰逢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貿易。在大約一個世紀內,貿易船只將它們帶到了歐洲。錢唐說,蒸汽船和改進住房的供暖及管道系統(tǒng),創(chuàng)造了蟑螂喜歡的溫暖潮濕的條件,使這種流動的昆蟲能夠在全球傳播。
瑞士洛桑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Cleo Bertelsmeier說:“研究人員表明,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是德國蟑螂傳播的關鍵,我認為這是真正的原創(chuàng)。”
“這篇論文在將模式與實際的歷史事件相匹配方面做得很好。”Capinha補充說。但他想知道,基因組數據與記錄蟑螂到達不同地方的歷史記錄是否一致。
就錢唐而言,他正在將調查進一步追溯到過去,利用博物館標本的DNA來更好地了解小蠊的進化?!斑@個屬本身已有2億年的歷史,但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彼f。
“了解蟑螂的起源和基因多樣性也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解決殺蟲劑耐藥性的方法。當它們成為餐館和酒店的害蟲時,這一點很重要?!卞X唐說,“德國蟑螂的數量增長非??欤绻豢刂扑鼈?,幾個月后會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作者:李惠鈺 來源:中國科學報
異丁醛(也稱為2-丁醛,化學式:C4H8O)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屬于醛類化合物。以下是異丁醛的一些化學性質:
1. 功能團:異丁醛分子中含有一個醛基(─CHO功能團),即碳氧雙鍵和一個氫原子。
2. 溶解性:異丁醛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它可以在水和許多有機溶劑中溶解,如乙醇、醚等。
3. 氧化性:異丁醛易被氧氣氧化成相應的酸。
4. 反應活性:異丁醛是一種活潑的化合物,可以與多種化學物質發(fā)生以下反應:
- 還原反應:可以被還原劑還原為相應的醇。
- 加成反應:與親核試劑(如氨、氫氯化物)加成反應,形成相應的加成產物。
- 導入反應:與親電試劑(如酸性條件下的醇或酰氯)反應,發(fā)生導入反應,形成醇或酯。
5. 異構性:異丁醛和正丁醛(1-丁醛)是同分異構體,它們的分子結構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異丁醛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在處理和使用時應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同時,由于異丁醛易燃,應避免與火源接觸和存放在易燃物質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