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質
CAS號:101-83-7
MDL號:MFCD00011658
EINECS號:202-980-7
RTECS號:HY4025000
BRN號:605923
PubChem號:24851183
物性數(shù)據(jù)
1.性狀:無色透明液體,有魚腥臭。
2.熔點(℃):-0.1
3.沸點(℃):256
4.相對密度(水=1):0.91
5.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6.27
6.飽和蒸氣壓(kPa):1.60(37.7℃)
7.臨界壓力(MPa):2.52
8.辛醇/水分配系數(shù):4.370
9.閃點(℃):99(OC)
10.引燃溫度(℃):<230
11.爆炸上限(%):5.6
12.爆炸下限(%):0.6
13.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
毒理學數(shù)據(jù)
1、皮膚/眼睛刺激性:
標準德來塞實驗:兔子皮膚接觸,2mg/24HREACTION SEVERITY,強烈反應;
標準德來塞實驗:兔子眼睛接觸,750μg/24HREACTION SEVERITY,強烈反應;
2、急性毒性:
大鼠經口LD50:373mg/kg;
小鼠經口LD50:500mg/kg;
小鼠皮下LD50:135mg/kg;
兔子皮下LDLo:500mg/kg;
3、慢性毒性/致癌性:
大鼠經口TDLo:40mg/kg/52W-I;
小鼠皮下TDLo:2404mg/kg/48W-I;
4、致突變性:細胞生成分析試驗:人體白細胞,200μg/L;
5、能被皮膚吸收,毒性比環(huán)己胺強。其蒸氣是一種致痙攣毒物,大量吸入時引起死亡。
6.急性毒性 LD50:373mg/kg(大鼠經口)
7.刺激性
家兔經皮:2mg(24h),重度刺激。
家兔經眼:750μg(24h),重度刺激。
8.致突變性 細胞遺傳學分析:人白細胞200μg/L
9.致癌性 IARC致癌性評論:G3,對人及動物致癌性證據(jù)不足。
生態(tài)學數(shù)據(jù)
1.生態(tài)毒性 LC100:20mg/L(48h)(高體雅羅魚)
2.生物降解性 活性污泥法,初始濃度100mg/L,2周后降級76.9%。
3.非生物降解性 光解降半衰期為2.9d(理論)
4.生物富集性 BCF:1200(理論)
分子結構數(shù)據(jù)
1、摩爾折射率:57.12
2、摩爾體積(cm3/mol):198.2
3、等張比容(90.2K):475.8
4、表面張力(dyne/cm):33.1
5、介電常數(shù):
6、偶極距(10-24cm3):
7、極化率:22.64
計算化學數(shù)據(jù)
1.疏水參數(shù)計算參考值(XlogP):3.4
2.氫鍵供體數(shù)量:1
3.氫鍵受體數(shù)量:1
4.可旋轉化學鍵數(shù)量:2
5.互變異構體數(shù)量:無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12
7.重原子數(shù)量:13
8.表面電荷:0
9.復雜度:116
10.同位素原子數(shù)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shù)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shù)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shù)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shù)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shù)量:1
性質與穩(wěn)定性
1.化學性質:具有仲胺的化學性質。堿性強,能與各種酸生成鹽。與酰氯、酸酐、酯等反應得到N?;?。與對甲磺酰氯反應得到磺胺化合物。與亞硝酸反應生成亞硝基胺。與氯氧化物、磺酰氯、三氯化磷、四氯化硅等反應,均可得到鹵素取代的衍生物。此外,二環(huán)己胺容易與水、乙醇分別生成含結晶水的水合物和醇合物。
2.本品高毒。具有較強的滲透性臭氣,因此,較易被發(fā)現(xiàn)。小鼠LD502g/kg,大鼠LD503.49g/kg。二環(huán)己胺可經皮膚吸收,引起皮膚過敏和壞疽,蒸氣可引起惡心和麻醉,但不會引起血液中毒。據(jù)報道二環(huán)己胺可引起癌癥。工作場所空氣中最高容許濃度10mg/m3。生產設備應密閉,防止跑、冒、滴、漏。操作現(xiàn)場強制通風,操作人員戴防護用具。
3.穩(wěn)定性 穩(wěn)定
4.禁配物 酸類、?;?、非氧化性酸、強氧化劑、氯仿
5.聚合危害 不聚合
貯存方法
1.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shù)量的消防器材。儲區(qū)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2.用鐵桶密閉包裝,凈重150kg。貯存于陰涼、通風、干燥處,隔絕火源,裝卸運輸應按易燃有毒化學品規(guī)定貯運。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UN 2565 8/PG 3
危險品標志:
腐蝕
危害環(huán)境
安全標識:S26 S45 S60 S61 S36/S37/S39
危險標識:R22 R34 R50/53
合成方法
以苯胺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下,高溫高壓加氫,制得二環(huán)己胺。
精制方法:分餾精制。

上下游產品信息
表征圖譜
相關文獻
用途
1.用于有機合成,也用作殺蟲劑、酸性氣體吸收劑和鋼鐵防銹劑。用作天然產物、有機合成的萃取劑,酸性氣體吸收劑。與脂肪酸、硫酸生成的鹽,具有優(yōu)良的表面活性作用,用于印刷和纖維工業(yè)。與金屬形成的絡合物用作涂料、油墨的催化劑。亞硝酸二環(huán)己胺是優(yōu)良的金屬緩蝕劑。
2.用于有機合成和用作殺蟲劑、酸性氣體吸收劑、鋼鐵防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