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質
中文名 三乙胺
別名 N,N-二乙基乙胺 三乙基胺
化學式 (C2H5)3N
分子量 101.19

CAS登錄號 121-44-8
EINECS登錄號 204-469-4
物性數(shù)據(jù)
1. 性狀:無色油狀液體,有強烈氨臭
2.pH值:11.9(1%溶液,計算值)
3. 熔點(℃):-114.8
4. 沸點(℃):89.5
5. 相對密度(水=1):0.73
6.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5
7. 飽和蒸氣壓(kPa):7.2(20℃)
8. 燃燒熱(kJ/mol):-4334.6
9. 臨界溫度(℃):262.45
10. 臨界壓力(MPa):3.032
11. 辛醇/水分配系數(shù):1.45
12. 閃點(℃):-7(OC)
13. 引燃溫度(℃):232~249
14. 爆炸上限(%):8.0
15. 爆炸下限(%):1.2
16.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數(shù)有機溶劑
17. 黏度(mPa·s,15oC):0.394
18. 黏度(mPa·s,30oC):0.323
19. 蒸發(fā)熱(kJ/mol,20oC):35.89
20. 蒸發(fā)熱(kJ/mol,b.p.):32.13
21. 生成熱(kJ/mol,25oC,液體):-134.27
22. 燃燒熱(kJ/mol,20oC,液體):4340.9
23. 比熱容(kJ/(kg·K) ,25oC,定壓):2.21
24. 沸點上升常數(shù):3.45
25. 體膨脹系數(shù)(K-1):0.00126
26. pKa(25oC,水):11.01
性質與穩(wěn)定性
1. 化學性質:具有叔胺的化學性質。水溶液呈堿性,與鹵代烷反應可生成季銨鹽。對氧化劑不穩(wěn)定。與高錳酸鉀作用易發(fā)生氧化而分解,生成乙酸、氨和硝酸。用過氧化氫氧化則生成三乙基胺化氧。在低壓下于400℃熱解時,首先生成四乙基聯(lián)氨、丁烷,進而生成甲烷、氮氣等。在鈷、鎳、銅或氯化銅存在下,與醇發(fā)生烷基交換反應,生成烷基二乙基胺、二烷基乙基胺等。
2. 穩(wěn)定性: 穩(wěn)定。
3. 禁配物:強氧化劑、酸類。
4. 聚合危害:不聚合。
5. 分解產(chǎn)物:氨。
毒理學數(shù)據(jù)
1. 急性毒性
LD50:460mg/kg(大鼠經(jīng)口);570μL 416.1mg/kg(兔經(jīng)皮)
LC50:6g/m3(小鼠吸入)
2. 刺激性:家兔經(jīng)眼250μg(24h),重度刺激。
3. 亞急性與慢性毒性:兔吸入420mg/m3,每次7h,每周5次,6周,見肺充血、出血,支氣管周圍炎,心肌變性,肝腎充血、變性、壞死。
4. 其他:家兔經(jīng)口最低中毒劑量(TDLo):6900 μg/kg(孕1~3d),對發(fā)育有影響。
生態(tài)學資料
該物質對環(huán)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與特別注意。
儲運方法
庫房通風低溫干燥; 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
危險品運輸編號 UN 1296 3/PG 2
安全信息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UN 1296 3/PG 2
危險品標志:易燃腐蝕
安全標識:S3 S16 S26 S29 S45 S36/S37/S39
危險標識:R11 R35 R20/21/22
注意事項
危險性
健康危害:對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肺水腫甚至死亡??诜g口腔、食道及胃。眼及皮膚接觸可引起化學性灼傷。
燃爆危險:該品易燃,具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yī)。
消防措施
有害燃燒產(chǎn)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滅火方法: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滅火劑: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泄漏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安全區(qū),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從上風處進入現(xiàn)場。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tǒng)。
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xiàn)場人員。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合成方法
1. 可用乙醇和氨作用制得。將乙醇和液氨在氫氣存在下,經(jīng)氣化后進入預熱器(150±5℃)進行預熱,然后進入裝有銅-鎳-白土催化劑的第一反應器(190±2℃)和第二反應器(165±2℃)進行合成,生成一乙胺;二乙胺;三乙胺的混合物,經(jīng)冷凝后,再經(jīng)乙醇噴淋吸收得三乙醇胺粗品,最后經(jīng)分離;脫水和分餾,收集88-90℃餾分得三乙胺。原料消耗定額:乙醇(95%)2300kg、t;液氨(99%)500kg、t;氫氣(99%)150標立方米、t。
精制方法:常含有乙胺、二乙胺和乙醛等雜質,一般用分餾的方法精制。為了除去微量的伯胺和仲胺,可加入乙酸酐、苯甲酸酐或鄰苯二甲酸酐回流后分餾,餾出物用活性氧化鋁或固體氫氧化鉀干燥后再蒸餾。其他精制方法有:將三乙胺轉變成鹽酸鹽,再用乙醇重結晶,至熔點達到254℃時,與氫氧化鈉水溶液作用,以游離出三乙胺,經(jīng)固體氫氧化鉀干燥后,在鈉存在下于氮氣流中蒸餾得純品。
2. 在氧氣存在下,乙醇與氨在銅、鎳、白土催化劑存在下加熱進行合成反應,生成一、二、三乙胺混合物。混合物經(jīng)冷凝、萃取、吸收制得粗品。粗品再經(jīng)分離、靜置分層、脫水、蒸餾即得產(chǎn)品。
3. 將乙醇(kg)、液氨(kg)、氫氣(m3)按23∶50∶15的比例混合后預熱至145~155℃,通入裝有銅鎳白土催化劑的第一反應器(190℃左右)和第二反應器(165℃左右)反應,生成一乙胺、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混合物,經(jīng)冷凝后進行精餾,收集88~90℃餾分即三乙胺。
4.合成:由氯乙烷與氨在壓力下加熱而得。
上下游產(chǎn)品信息
表征圖譜
相關文獻
用途
用于制造醫(yī)藥、農(nóng)藥、阻聚劑、高能燃料、橡膠硫化劑等
在有機合成工業(yè)中可用作溶劑、催化劑及原料。可用來制取光氣法聚碳酸酯的催化劑、四氟乙烯的阻聚劑、橡膠硫化促進劑,脫漆劑中的特殊溶劑、搪瓷抗硬化劑、表面活性劑、防腐劑、殺菌劑、離子交換樹脂、染料、香料、藥物、高能燃料和液體火箭推進劑等。醫(yī)藥工業(yè)中消耗三乙胺的產(chǎn)品有(消耗定額,t/t):氨芐青霉素鈉(0.465),羥氨芐青霉素(0.391),先鋒Ⅳ(2.550),頭孢唑啉鈉(2.442),頭孢拉啶(1.093),氧哌嗪青霉素(0.584),酮康唑(8.00),維生素B6(0.502),氟啶酸(10.00),吡喹酮(0.667),噻替哌(1.970),青霉胺(1.290),鹽酸黃連素(0.030),異搏定(0.540),阿普唑侖(3.950),鄰氯苯乙酸(0.010)以及吡哌酸等。
用于第四胺類化合物的制備及催化劑的合成,也用作溶劑、橡膠硫化促進劑、滲透劑和防水劑
用作溶劑、陰聚劑、防腐劑,及合成染料等
制造季銨化合物, 合成催化劑, 橡膠硫化促進劑, 照相工業(yè), 溶劑。 流動相改性劑,用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譜(RP-HPLC)分離酸性、堿性和中性藥物。通過抑制拖尾提高氨基酸和氨基酸酰胺的分離。